农大新风
-
官方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西农廉洁之范】(4)康迪:坚贞不渝的教育家
-
【西农廉洁之范】(4)康迪:坚贞不渝的教育家
作者: 查看次数: 来源: 日期:2024-09-29
康迪(1913-1983),原名金光祖,江苏淮安人,教育家。193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40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改名康迪。1949年作为军代表参加接管西北农学院,同年被任命为校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在学校工作近30年,历任学校院务委员会委员、教务长、副院长、院长、党委副书记、代理党委书记等职。
摆袖却金,忠贞不贰,改名立志赴延安
1935年大学毕业,康迪在上海商品检验局(海关)工作。一次,在检疫由美国进口上海的柑橘时,发现了传染性病害,进口商给出放行一船给20根金条的诱惑,但康迪不为所动,拒绝签字,彰显了他的爱国情怀。1940年冬天,国家半壁山河沦陷,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在昆明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工作的金光祖,接到在延安的三妹来信,内附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吴玉章签署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教授聘书。此时,在上海的二妹也写信劝他回上海结婚,或工作或出国留学。基于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怀,他毅然决然放弃眼前的一切,决心投奔延安。为表明志向,金光祖改名康迪,谐音“抗敌”。从此,世间再无金光祖,却多了一个为国家民族事业献身的康迪。
舍己奉公,蜡炬成灰,一片丹心献西农
1949年5月,作为接管西北农学院的军代表小组成员,康迪来到武功接管西北农学院,此后历任西北农学院教务长、副院长、院长、党委副书记、代理党委书记等近30年,为西农奉献终生。1957年,上级组织准备安排康迪当院长,他再三建议由原来的民主人士辛树帜继续担任院长。最终,上级党组织接受了他的建议,并高度赞扬他不计个人得失的高风亮节。
“文革”中,康迪受到极大冲击,1972年调离西农。“文革”后,年近古稀又身患疾病的康迪怀着对学校的深情,不顾身体,毅然返校,整顿、恢复学校教学秩序,带领学校逐步步入全国重点农业院校行列,学校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粮农组织资助,建立全国第一个干旱半干旱研究中心。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康迪夫人张慰老师对康迪高尚品德情操最真实的评价。他不仅生前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把全部精力奉献给社会,贡献给西农,而更令人感怀不已的是,他卧病在床神智清醒时,曾再三嘱告自己的亲属,在他去世以后,要把遗体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交给西安医学院供教学研究使用。
康迪的春蚕精神,光照青史。
来源:《西农名家故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站